当前,全国疫情发展形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我国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疫情却有高速蔓延之势,相应防范措施仍不能松懈,短时间内疫情防控物资的紧缺情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注定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密切相关。面对疫情,央视宣布3.15公益晚会延迟播出,当天改为线上方式,凝集各界力量,关注消费维权,共同对抗疫情。作为普通民众,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正规渠道购物,谨防抗疫物资骗局。

近期,全国多地都报道了涉疫情防控诈骗案,案件数量多,涉案金额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3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7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在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行动中查获问题口罩8066万只,查获其他问题防护用品比如消毒水等37万件,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2.7万件,罚没款2.3亿元。更有诈骗分子假意售卖口罩,骗取购货款,因此广大消费者在需要时,必须通过正规途径购买防疫用品,不建议采取微商及二手平台购买的方式。 
        二、拒绝欺诈信息,保护消费账户安全。

疫情防控战中,少数不法分子伪装成公益捐款公众号,利用群众同情心骗取“善款”,或是以火车、飞机等退改签退费为由,窃取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转走卡内资金。骗子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获取非法所得,不仅扰乱了大众的正常生活,也给政府部门有效信息的传播造成了影响。作为消费者,应提高防范意识,如涉及银行转账、汇款操作要注意短信是否来自官方渠道,在收到“退改签”类的信息后,消费者可通过相关部门公布的公众号,客户端进行验证,切勿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谨防信息被窃取。 
        三、警惕假冒保健品,科学预防提高免疫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保健品售卖商家以及微商,网红带货博主开始吹嘘自己售卖的“保健品”能够抗击新冠肺炎,提高服用者的特效免疫能力。更有甚者打着擦边球,在商品外包装上印有“对新冠肺炎治疗有益”等字样。此前,包括北京海淀区法院在内的多个政府部门已发出预警,对网上广泛传播的一些所谓存在抗击新冠肺炎“特效药”的骗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以防上当受骗。消费者在购买保健药品时一定要注意保健品包装上的认证标识和材料成分,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平时,采取合理健康饮食与运动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作者:大唐街道  徐丹瑜)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杨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