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茂与附近梅花种植户交流种植经验。 融媒体记者 骆少华 摄


  ■融媒体记者 陈军

  “梅花具有人见人爱的观赏功能,但对我而言,它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我认真钻研梅花,想要掌握更多的梅花知识,一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其次是通过三国梅园来带动本地梅花产业的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陈树茂

  他是东白湖镇西施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但在中国梅花界,他却有不小的知名度。1999年,陈树茂就加入了中国梅花腊梅协会,从2007年至今,他连续当选为中国梅花腊梅协会理事,同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陈俊愉教授的弟子。当然,他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斯宅三国梅园的主人。

  最近,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来到东白湖镇斯宅村三国梅园赏梅观景。这让梅园主人陈树茂感到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前阶段通过同乡作家斯舜威和陈泉永在自媒体上所发文章的推介宣传,梅园渐渐热闹起来,不安的是梅园的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远近闻名的“梅司令”

  陈树茂的梅园在东白湖镇西施村一个名叫脂梅坞的山坞里。从斯宅村沿溪边向西一直进去,往右转弯又过一方平地,车窗外田野上能见到几片零碎的红梅树,从小溪边道路下车,拐弯走一条上山小道,便到了陈树茂的脂梅坞。

  进入脂梅坞口,就会看到沿小溪两旁,一树树粉红的、朱红的、白色的、浅黄的梅花云雾般扑面而来,梅香四溢,春意盎然。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中的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脂梅坞长四五里,陈树茂在此建有一个“三国梅园”,从1996年开始,他就在这里种下了60多亩,共3000多株70多个品种的梅花,成了闻名市内外的“梅司令”。

  20多年的收集,红怀抱子、贵妃、人面桃花、舞朱砂、银红台阁、南京红、飞绿萼、长蕊变绿萼、曹溪宫粉等珍品梅花已在这里生长开花并繁衍后代。

  陈树茂的家乡是西施村,这个美丽的村庄有不少美丽传说,据说,西施村是西施的外婆家,西施的父亲年轻时到山里打柴,与山里姑娘(西施的母亲)相识相爱,西施最后沉江被救到外婆家避难时也在这留下不少痕迹。而陈树茂家所在的村子,传说是西施曾化妆打扮过的地方。

  与院士有段“梅花缘”

  今年61岁的陈树茂,早年间曾在家乡斯宅公社担任林业专管员,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封山育林,大办林场,培育树苗,发展经济林和果木养殖等项目,为山区发展经济做了不少工作。1996年开始,陈树茂回乡承包山地,种植研究梅花树,吃起了“梅花米饭”,成了闻名国内种植研究梅花的专家,2007年陈树茂被推选为中国梅花腊梅协会理事。

  梅花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小乔木,原产于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特有的名花。在国内对梅的研究专家当中,陈树茂首推他的老师陈俊愉院士。陈树茂说,真正将他引上研究和种植梅花这条道路的是他的恩师陈俊愉院士。陈俊愉(1917年9月21日—2012年6月8日),出生于天津市,园林及花卉专家,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名花研究室主任。1962年,陈俊愉第一次提出中国梅花品种分类系统的建议和试用方案,1981年、1991年和1996年分别进行了三次修改。1999年,陈俊愉提出中国梅花品种之种系、类、型分类检索表,将梅花品种分为三大种系,五大类,18个型。北京植物园梅园(永平梅园)树有陈俊愉铜像。

  凭着山里人吃苦耐劳的刻苦精神,陈树茂不但种植梅花,而且在梅花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不俗成绩。他撰写的多篇梅花研究论文在国家级权威梅花杂志上发表,有幸被陈俊愉院士收为弟子。一个山里植梅农民能够结识顶级的梅花专家,这无疑也是一段让人称颂的佳话。陈树茂告诉记者,师从陈俊愉院士,那是他的幸运。陈俊愉院士生前也曾多次不无感慨地说:“陈树茂是农民种梅花的代表。”

  在陈俊愉院士《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这部巨著的结尾处,陈院士还特别附录《感谢录》,他说:“值此全书脱稿之际,我们特别感谢参与的人和单位的支持与贡献。兹将六十余年来做出贡献、给予帮助的个人列名单于后,以示永志不忘。本版编著成员俱未列入,有关单位名称也从略,并此说明。”两大页名单,共计182位,其中第12位“陈树茂先生(诸暨)”赫然在列。时间是2009年10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陈树茂在业内和陈俊愉院士心目中的位置。

  100多株梅花种进王冕故里

  梅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她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梅之品格在于她的高洁与清正,古语云“品之格,品之曲寡必在其格”,梅花格调高雅,色淡气清,是正气之花,谓之正能量也。元代诸暨画家王冕的《墨梅》诗中的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尽了梅的超凡脱俗及他以梅自比的崇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如梅花一般,陈树茂为人低调、质朴 ,他告诉记者,他对梅花情有独钟。从1996年起,陈树茂二十几年如一日痴心种梅,他多次参加全国梅花腊梅盆景展览和国际梅文化研讨会,遍访梅花名园,广交梅友,搜罗各种梅花名品,潜心琢磨梅树种植、嫁接技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连做梦都在种梅树。夫妻俩居于小溪边的两间茅屋,与梅为邻,无怪于老婆斯月美说:“在他心中梅花排第一,我才排第二。”

  这几年来,陈树茂深居山中,默默与梅为伴,以梅为生,在大山深处一日日、一年年过日子。他说:“梅花具有人见人爱的观赏功能,但对我而言,它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我认真钻研梅花,想要掌握更多的梅花知识,一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其次是通过三国梅园来带动本地梅花产业的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陈树茂说,前不久,在王冕故里栎桥村,王冕当年创作《墨梅》的枫桥九里山上,种下了由他提供的100多株梅花,这是他最为自豪的一件事情。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