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周旦 特约记者 王灵杰
 
  早上8点半,记者见到赵如华时,他已经早早从菜市场买回当天的食材,开始准备切配。五花肉、莴笋、西红柿,一荤两素色泽鲜艳,新鲜的食材蕴含满满真诚。从5月8日起,暨阳街道侣东村老年送餐志愿队正式“营业”,赵如华作为志愿主厨和送餐员开始一段新旅程。
 
  “这项服务开始了就不会有结束,只要有一位老年人需要我们都会坚持做下去。”
 
  ——赵如华
 
  赵如华,今年74岁,暨阳街道侣东村人,侣东村老年协会会长。他有40多年烹饪经验,是村中远近闻名的家宴厨师,几乎“承包”侣东村方圆15公里内农家宴席,如今他化身村关爱基金爱心食堂大厨,志愿为村中老人烧饭送餐。
 
  重返烹饪舞台
 
  侣东村位于暨阳街道北面,由原上村、陆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2.52平方公里,村民分布相对分散。去年,侣东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蒋鑫光在走访时,发现村中有许多上年纪的老人存在就餐难问题,有些是年纪大行动不便,有些子女不在身边独自一人在吃上很随意,还有些贫困户老人吃得不好……为村中老人解决就餐难问题成了村两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
 
  今年春节后,侣东村关爱基金捐款如火如荼进行,乡贤、村民代表、党员、群众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十几天就募集基金40余万元。关爱基金要用到实处,蒋鑫光想到了赵如华。
 
  赵如华有40多年厨师经历,曾在绍兴、杭州、上海等地当厨师,在家乡附近也是有名气的家宴厨师,方圆15公里内的家宴几乎被他“承包”。同时,他还是村老年协会会长、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平时一直关心村里老人的生活情况。他是个热心肠,村里人习惯叫他一声“阿华师傅”。
 
  “阿华师傅,村里想要利用关爱基金,帮助老年人解决吃饭难的问题,想和你商量商量。”蒋鑫光和赵如华会面商议。赵如华表示支持,他还主动提出可以担任厨师,并发动老年协会成员志愿为村里的公益实事出份力。
 
  由于村庄分布较散、老人行动不便,经过商议,他们决定采用送餐上门的方式服务老人。
 
  村文化礼堂旁边的一处空房被重新改造成居家养老食堂,灶台、消毒柜一应俱全,既是厨房,也是打包配送的地点。建造期间,赵如华每天都要现场看看,作为大厨提出布局意见。村中老人得知此事,很是关心,时常三五人结队来看看进度。
 
  经过多次核实,首批就餐人员定下了26位村内80岁以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赵如华等主要送餐志愿队成员还去办了健康证。一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已经74岁的赵如华身体硬朗,他又重新忙碌起来,站在最熟悉的灶台前,为老人们做爱心午餐。
 
  送餐志愿队营业中
 
  5月8日,送餐志愿队正式开始“营业”了。志愿队的运行费用由村关爱基金支出,赵如华担任厨师,村老年协会会员蒋休明、村民组长傅梅均两人提供送餐服务。
 
  采访的当天,赵如华6点左右就出门了,他告诉记者,有时他会去新农都、有时去村附近的菜市场采购,食材必须挑选新鲜肉食和时令蔬菜,并尽量控制每周内的菜单不重复。
 
  记者见到赵如华时,他正在切莴笋丝。备好菜后,他稍事休息等候,“今天的菜清洗切配比较简单,为了让老人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要精准控制时间,炒蔬菜用时短,只需在10点半左右准备就行。”
 
  大约到9时30分,赵如华起身开始做红烧肉。他来到一旁的小灶台上,把买来的猪肉装了满满一锅。“为什么不用旁边的大锅炒?”记者疑问。
 
  “红烧肉要做得好吃,炒出油以后,必须要用小火慢慢炖上一个小时,用这个灶头可以省煤气。” 他回答说,一般一桶液化气只能用8天,“对我来说,就是能好的必须要好,但能省的则省。菜的食材要好、味道要好,煤气就省一点出来。”
 
  10时40分左右,赵如华完成了当天的午餐烹饪——红烧肉、炒莴笋、番茄炒蛋。香喷喷的饭菜令人垂涎,赵如华和蒋休明、傅梅均把一荤两素装入不锈钢餐盒,然后骑上各自的电瓶车,出发送餐。
 
  11点不到,90岁的老党员赵大校已经敞开家门等候。他把前一天的餐盒交给赵如华,并领取了新的午餐。他对记者说,“很感谢我们村里的爱心餐,没想到村里这么惦记我们的晚年生活,以前我们独自在家吃饭烧不好也吃不好,还要麻烦儿女专门停下工作来给我们安排。现在有了食堂和送餐队,阿华师傅还是远近村里名气响当当的厨师,我吃得很开心。” 同时,他还感谢了捐赠关爱基金的爱心人士,是大家的爱心,暖了老人们的心,也照亮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送餐活动开展后,村里群众大受感动,不断往食堂送去自家新鲜种植的蔬菜、米、油等食材。食堂缺少冰箱之类的硬件设施,上村自然村爱心人士蔡金木就捐赠了一台大冷柜,其他许多村民也表示,只要有需求,他们都愿意为食堂的运营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会一直坚持下去”
 
  目前侣东村送餐服务对象共有26人,有需要的老年人每月都可以报名享受从次月开始的送餐服务,这项关爱老人的服务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蒋鑫光说,发起志愿队的初心就是为了能让村里的老年人按时按点吃上新鲜热乎的饭菜,减轻年轻人在外工作的压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更是让关爱基金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提升捐款的意义。同时考虑到老年送餐志愿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为了不过重增加他们的负担,会对报名用餐的老人象征性收取一定费用,适当控制人数,也是为了把更好的服务送到更需要照顾的老人手中。
 
  关于今后怎么运营,志愿队成员们热烈讨论起来,“以后会越做越好,送餐人数在不断增加的。”“我们要给爱心食堂取一个名字,最好在门口做一个牌子,食堂里面瓷砖贴一贴,环境更好一些……”
 
  也有一位志愿者坦言,天气好的时候送餐方便,最怕下雨天。但即使是前段时间刮风下雨天,他们还是风雨无阻,坚持送餐上门。
 
  “我们最主要是让老人们吃得开心,吃得舒服。”赵如华承诺:“这项服务开始了就不会有结束,只要有一位老年人需要,我们都会坚持做下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