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崇广亮
 
  诸暨235国道改建项目是我市实施“杭绍同城”的重大项目。作为联合体施工单位之一,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近日下午3点多,电工陈鹏挺的手机上收到了电安APP推送的一条信息,提示工地上的用电设备电流超过预警值。他在10分钟之内赶到了几公里之外的草塔互通项目工地。“发现设备有漏电现象,进行了包扎处理,排除隐患。”陈鹏挺说。
 
  能如此快速精准地处理隐患,得益于公司刚刚投运的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以前,发现设备用电隐患,只能靠人工排查。现在,项目建设中安装了三个互感器,一旦出现电流过大、温度过高,或超负荷、漏电等情况,这些数据就能采集出来,然后通过电安APP推送到相关工作人员手机上。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变化,还体现在车辆管理上。通过安装北斗车辆管控设备,实现对车辆的亚米级定位。目前,该技术已在工地洒水车上进行测试。不久,其它工程车辆都将安装这一设备。
 
  据了解,在数字化改造中,中交上海航道局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AI算法等技术,建立了1个互联网中枢平台、6个施工监管APP和N个物联网设备的“1+6+N”体系,把传统施工经验与先进数字能力融合、迭代、改进。
 
  “主要是基于一个标准互联、智能安全的理念建设。在常规的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物联网技术,通过实时的全要素的采集,来对整个项目进行一个自动化的管理。”诸暨235国道改建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负责人王飞介绍,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公司提供了可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决策支持,有助于把该项目打造成为“杭绍同城”的示范工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