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黄柳苞  
 
  特约记者 王欢燕
 
  昨天下午,同山镇展飞高粱合作社的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20多个农户正在翻地、施肥,播种诸暨当地优质高粱品种“白藤拐”。合作社负责人王泉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350亩高粱,其中“白藤拐”200亩、川糯150亩,市里对连片种植优质高粱有补贴,大家种植劲头很大。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计划,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巩固耕地‘非粮化’整治成果,根据《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今年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高粱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种植‘白藤拐’等优质高粱。”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方铁飞告诉记者,“以同山镇为核心,各地纷纷种起了高粱,一些开发土地种上高粱,一些抛荒地也利用起来了,到目前全市除暨阳街道和东和乡,21个镇街共种植优质高粱近万亩,可产出高粱2000吨。”
 
  随着“同山烧”这块金字招牌一年比一年响亮,同山烧制作原料红高粱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白藤拐”品性软糯,做酒品质香醇,是同山烧求之不得的优质原料。这也是我市耕地“非粮化”整治中,首选高粱种植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对高粱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环节及补助标准作了明确。在种植基地建设方面,以同山镇为核心建设万亩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对当年同一主体种植“白藤拐”相对集中连片3亩(含)以上基地,给予每亩1000元的补助,并对种植面积超100亩(含)的基地再给予每亩500元的补助;对当年同山镇域内同一主体种植高粱相对集中连片面积3亩(含)以上的基地,给予每亩1000元的补助,并对种植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在100亩、200亩、300亩、500亩(含)以上的高粱基地分别奖励3万元、6万元、10万元、20万元。在农企联结基地建设方面,鼓励注册诸暨市域内酒企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建设高粱基地,对当年在诸暨联结“白藤拐”当地品种高粱基地100亩以上的企业每亩给予200元的补助;对在诸暨市结对贫困县市域建设高粱基地1000亩以上的企业每亩给予500元补助。同时,鼓励当年种植高粱面积20亩以上的基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当年新购置的播种、翻耕、收割、烘干、无人机等设施设备,也给予补助。
 
  方案还对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进行重点扶持。近日,同山镇与省农科院签订了“同山烧专用品种高脚白藤拐提纯复壮”项目合同。省农科院研究员张小明告诉记者,一个品种种了多年以后会产生一些变异,抗病性、丰产性越来越差,品种不再那么纯了,需要把这个品种重新恢复到原来品种的特性,所以需要提纯复壮,“我们基本上要花三年时间提纯复壮。在同山一年种一季才3季,我们想去海南种一次,增加三季,这样我们可以种5到6代,包括最后一年要扩繁一些种子,供大面积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