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座后长辈说大家动筷子吧,到多个人多双筷子的热情,再到多吃点多吃点不停夹菜的热络,一头圆,一头方,标准长度“七寸六分”的筷子,承载着中国人其乐融融、阖家欢乐的情谊。但也可以想见,这你来我往间的“隐患”——为幽门螺旋杆菌、肝炎病毒等细菌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方便。研究表明,家庭中若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合餐的感染率高达42%,而分餐的感染率只有17%。

  餐桌文明在进步,中国千年饮食文化中的筷子现在正引发新“食尚”——提倡公筷公勺。

  浙江倡议公筷公勺, 诸暨列入试点

  为弘扬推进“文明餐桌”行动,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3月16日,浙江省文明办、省直机关工委、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妇联、省餐饮行业协会等十个部门发出推进公筷公勺使用倡议,倡议在单位食堂、餐饮行业、居家生活中,全面推进“公勺公筷”。

  据悉,浙江在党政机关和文明单位食堂率先推行公筷公勺,选定设区市和桐庐、慈溪、瑞安、诸暨、海宁、德清、义乌、三门、开化、嵊泗、青田等县(市)作为试点先行示范,并于6月在浙江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公筷公勺。在8月底,实现浙江全省星级酒店、宾馆以及民宿、农家乐公筷公勺全配备。

  据了解,早在3月10日,诸暨转发《关于完善公共场所复工复业“负面清单”管理机制的通知》,通知提到符合条件的餐饮单位可以复工,就提到了提倡分餐制就餐,长条桌同排顾客隔位相坐,对面错位相坐;提倡圆桌顾客隔位相坐,面对面距离均不少于1.5米。提供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污染。

  记者27日从市文明办获悉,诸暨将在全市开展“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导行动,该倡导行动从3月份开始启动,贯穿全年。

  80%的网友表示,公筷是未来的选择

  公筷公勺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取菜且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使用公筷公勺取菜,用自己的筷(勺)把菜送入嘴里,是避免疾病传播的好习惯,是文明用餐方式。

  “你支持使用公筷吗?”日前,记者在微信社交媒体上发起投票,从公筷了解、用筷习惯、公筷使用频率、使用场景、是否坚持等5个方面进行了解。(调查参与投票人数约有200人,结果仅供参考)

  截至3月27日,调查结果显示,95%的网友了解过公筷;在用餐习惯上,大部分网友平时生活中餐具专人专用,也从不给别人夹菜或使用公筷给别人夹菜,但也有约27%的网友有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的用餐习惯;同时,在使用场景上,60%的网友表示在外出吃饭时会使用公筷,包括家庭聚餐与商务聚会等;而在使用频率上,有21%的网友表示一直有使用公筷的习惯,但也有44%的人极少使用或者从来没有使用过公筷。最后,关于是否会在以后使用公筷,绝大部分网友表示会使用公筷,但也有约20%的网友对使用公筷持无所谓以及反对的态度,理由是怕麻烦和伤情面。

  有网友留言说,“我经常出差,饭局也很多,不知道别人的健康状况,但是谈业务的时候还特意提公筷,会让大家感到别扭,生意可能就不成了。”“突然多出个公筷,显得自己很矫情,像嫌弃别人脏一样,我只好假装不饿,少吃或不吃。”“跟一些不是太熟的人出去聚餐提醒别人用公筷公勺挺失礼的,但是跟家人与朋友就不会有这样的顾虑,一是知道他们的身体状况,另外就算是要求用公筷,也很容易说出口。”

  可见,推广公筷公勺的阻碍很大程度上还出在人们的心理上。但用公筷不是“瞎讲究”。

  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这是科学证明的事实,人们需要警醒。当然,推行公筷不能靠“一人之力”,更需要环境的“潜移默化”,知识普及、宣传推介都要跟上。

  总之,离开科学和健康谈不上文明,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亲情友情不可少,防病除菌更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齐心倡导用餐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共同营造“舌尖上”的新文明!(记者 黄玲芝)

责任编辑:陈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