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市老年大学“桑榆情”志愿服务队的微信群都在送鲜花,大家都在称颂一名志愿者——“好样的!向你学习,为你点赞!”“你的志愿业绩让大家感动和敬佩,鲜花送给你!”“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点赞!”“学友,好样的,向你学习,无偿为老人服务”……

  这位志愿者叫戴丽英,今年59岁,与丈夫在马剑开了家理发室。这名很普通的老同志、很平凡的志愿者,但在“桑榆情”志愿服务队长张小玲眼里,戴丽英却有着众多的不普通、不平凡。“戴丽英是名非常积极的志愿者,队里有什么活动,群里一公布,戴丽英就报名参加。我们考虑到她从马剑到城区出行路远不方便,有些活动就婉拒了她。但只要分配给她的任务,无论刮风下雨都准时赶到。就拿7月7日老干部局与农商银行签约的活动,戴丽英从马剑坐公交第一个到活动地点。”

  因为戴丽英有理发的特长,所以“桑榆情”志愿服务队开展的许多活动中都缺不了她。据张小玲介绍,在欢乐之家重阳节志愿服务、2019年志愿者日活动、“红五月”富润康乐中心志愿活动等活动中,戴丽英都是唱主角的,“因此戴丽英当之无愧地当选为2018年志愿服务优秀队员”。

  戴丽英除参加“桑榆情”志愿外,她还参加孝德文化研究会的关爱敬老院老人的活动。“当时是我们的班长推荐的。他知道我会理发,就问我肯不肯去,我当场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一去,戴丽英就成上敬老院的常客。

  王家井敬老院除孤寡老人外还有一些智障人士。“我们一般一个月去一次,敬老院有五十多人,差不多有八成的人一个月需理发。我半天下来,理发有20个人左右。”在常人眼里,敬老院的人年老体弱,特别是一些智障人士,还要为他们免费理发,总有些不舒服。戴丽英说,乡镇敬老院的这些人大多无依无靠,更需要社会给他们更多的爱。这些人去普通理发室理个发,或许有些店还不会接受,因此我们更要去帮助他们。

  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敬老院谢绝外人进入,志愿服务也只能暂停。“住了年到现在才去了三次,下周又要去了。其实他们跟我们一样,时间长头发太长了也难受。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第一次去的时候,他们的头发都特别长,所以说为他们理发也是很要紧的。”

  问起参与志愿服务与家里人和店里生意有没有冲突 戴丽英连连称赞自己的丈夫。戴丽英的丈夫也是理发师,很支持戴丽英参加志愿服务。用她丈夫的话说,我们年纪都大了,小时候书读得少。如今两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也很能干,都不需要我们老夫妻操心。我们更要紧的是学会享受,读读老年大学、做做志愿服务。戴丽英的丈夫说,“不要紧,家里有我、店里有我,你去好了,帮我的志愿服务也做了。”因为马剑离王家井敬老院有30多公里,戴丽英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总是早早地出门。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戴丽英的丈夫都为都会整理好围裙等理发工具。

  戴丽英的理发店在马剑开了近四十年了,剪吹也就15元,价位很亲民。看着年纪大的理发后摸摸索索找钱时,戴丽英总会说“不要紧,有多少就付多少。”她也认为,每月一两次志愿服务,自己在店里歇个几个半天,走出家门、店门,接触更多的人开阔眼界,就当“市内游”。

  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随着年岁的增高,戴丽英更加认为,要紧的是需要帮助的人,奉献就是高兴,快乐高兴才是最要紧的事。(何建国)

责任编辑:陈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