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加强社会治理,善妥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疫情发生以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村居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交出了战“疫”合格答卷。疫情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衡量出基层防疫工作的成绩优劣,折射出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进入防疫下半场,我们要小结反思、查漏补缺,高举新时代“枫桥经验”这面“旗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依法治理需更规范化。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基层干部存在“碍于面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多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等思想。由此在防疫中,个别地方存在未据实上报、包庇隐瞒的现象;不少村未能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存在聚餐、聚集、不戴口罩出行等普遍现象;个别村近似野蛮、涉及违法,出现霸道封道路、粗暴贴封条、悬挂充斥暴戾的宣传标语。上虞还出现全省首例疫情防控期间非法狩猎野生动物的案件。环境再特殊,也不能忘记“法治”。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稳定基层社会治理,唯有“法治”。进入战疫下半场,要绷紧法治这根弦,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治理工作,以法治推动社会善治,保障社会有序运行。

  网格管理需更精细化。疫情防控的关键在社区,社区防控的关键在网格。在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网格员对网格内的信息掌握不全,如出租房居住人员信息紊乱,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个别网格员工作主动性不足,更新信息不及时,存在“打一鞭走两步”的现象;个别村居中,网格与网格之间缺少统筹,存在“各扫自家门前雪”的现象。基层社会治理归根结底是人的治理,实行网格化治理,要力求精细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防控措施入网入格、到户到人,把疫情防控管理措施落实落细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居民,使村居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事事等布置,做到主动作为创新有为,避免“党员干部往前冲,群众拎着板凳看”的局面。

  社会组织需更专业化。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不少社会组织在微信群中号召志愿者参与防疫,却出现“群中一呼,响应者寥寥”的尴尬局面,村居干部作个别联系时,不少志愿者以“宅家也是战疫”来回答;而当疫情稳定时,不少志愿者希望穿上马甲参与卡口值勤、戴上口罩运送物资。同样,疫情期间出现不少心理方面的问题,也缺少社会组织的专业指导、及时服务。可见,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服务群众不贴心、服务方式不多样的现象相对突出。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社会组织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加大对基层社会组织培育扶持的力度,引导基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建立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科技支撑更需数字化。无论是防疫初期“铁脚掌板”式的挨家挨户上门排摸,还是防疫宣传中“敲锣吆喝”式绕村宣传,以及卡口值勤中“白纸黑字”式的纸笔登记,疫情期间的许多工作,不少村居还摆脱不了原始的痕迹。放眼外地,有的运用无人机巡查、宣传、运送,有的装上监视器监控居家隔离情况,有的采用微信推送资讯加强宣传。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用好大数据等手段,为疫情防控以及社会精准治理、有序运行中提供有力支撑。要运用智能设备等新技术为社会治理赋能,助推治理效能提升。

  经济实力需更有力化。战疫中,各社居要添置额温枪、口罩、消毒物资等防疫紧俏物资,经济实力强、资源丰富的就及早到位。比较各地的卡口,有集装厢的、有整体雨棚的、有简易塑料围的,各村居发展不平衡现象可见一斑,有的村居已在为发放人员补贴而担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离不开经济实力的保障。要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活跃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更加坚实物质保障,为完善乡村治理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作为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在战疫中大家更深刻体会到,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重点在基层、难点也有基层。疫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助推器,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各村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经此战“疫”,短板一定会得以补齐,治理能力一定会得以提升。(何建国)

责任编辑:陈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