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宣浩军 何珠华 刁卓璐 蔡东森
 
  通讯员 蔡伟光
 
  “壹和工社”公益组织、“和大姐”志愿者服务队、和美路、和庄饭店、和廊、以“和”为主题的墙头画……在东和乡,随处可见“和”文化的印记,它春风化雨般润泽着山乡的方方面面。
 
  东和在旧时区域划分上,长期隶属于枫桥地区。之后,虽然历经区划变迁,但无论是地理上还是心理上,东和都与枫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东和某种意义也是“枫桥经验”发源地的一部分,“枫桥经验”的文化根脉,纵横交错于东和乡村文化深处。
 
  “和”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东和乡从历史文化和当前实践中淬炼出来的一种特色地域文化。践行“枫桥经验”,推动“和”文化,建设“和美”生活,是东和乡正在着力擘画的一条新的乡村振兴路线图。在这条路线图中,十里坪是一个闪亮的节点。
 
  十里坪的惊世蝶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东和多山,曾有来东和考察的学者大胆揣测:诗人陆游的这句诗,写的就是他游历十里坪时的所见所闻。此说虽难考证,但诗句所描述的风景,倒确与十里坪气质相符。
 
  走进十里坪村,只见古树青翠参天,掩映着古桥、老宅,一派宁静的乡村风光。在保护好原生态的同时,近年来,十里坪村借助美丽宜居示范村、3A景区村创建等活动,相继建造了戏曲公园、茶文化广场、仿古观景亭、观光游步道、篮球场、老年活动室、博爱家园、文化礼堂等,还完成农房整治改造、节点景观营造、村落空间整治美化、河流水体整治、公共厕所新建改建等工程。
 
  村庄环境面貌和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让十里坪村党支部书记卓任翔看到了发展希望。卓任翔是金牛奖获得者,从2005年至今,卓任翔担任村支书已有16个年头。可以说,十里坪村的巨变,与以卓任翔为代表的村级班子的团结努力分不开。在卓任翔等人的推动下,十里坪村瞄准乡村旅游,梳理出700余亩可流转土地资源,向外界推介,最终吸引了总投资15亿元的浙江省级坡地村镇建设项目——祥生·春风十里小镇项目落户十里坪。
 
  巧借山水,依坡就势,自2018年项目落户十里坪村以来,“春风十里”小镇年接待游客已达20多万人次,成为诸暨最热门的“网红”景点之一,沉寂的小山村也因此热闹起来。
 
  随之而来的是,许多大学生返乡创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就业。为了让更多村民尝到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十里坪村激活闲置农房约3000平方米,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景区配套服务。
 
  “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面貌,才能更好地留住游客,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卓任翔说,依托“春风十里”,十里坪村共解决剩余劳动力150余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负债到年收入百万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从8000多元跃升到3万以上,流转了全村近87%的水田实行合作社经营,造福于民。
 
  “春风十里”源于十里坪的生态风景,又为美丽村庄赋能,给村民们带去了无限机遇。今年48岁的王建和是最先嗅到商机的人。2017年,“春风十里小镇”落地的消息传出后,王建和放弃了原本的养猪行当,重新装修了自家闲置的四层民房,开起了农家乐。如今,王建和的和庄饭店已经成为东和乡最大的农家乐餐厅,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村民分享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 对此,卓任翔已有清晰的答案,“将民宿经济做起来,我们的‘和客栈’就是一个样本,让大家知道乡村民宿可以这样做,最终打造十里坪特色民宿产业链。”
 
  “和客栈”是由十里坪村、春风十里小镇和东和乡政府三方合作成立诸暨市东和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后发起的第一个项目。村里以提供房屋10年使用权的形式入股,将原先的老茶厂改造成民宿,按照五星级标准装修,可提供客房30间,营收后按比例分红,预计每年能给十里坪村带来经营性收入15万元。目前,“和客栈”已完成硬装,处招租阶段,已吸引了5个意向团队前来洽谈。
 
  如今,十里坪村声名远播,吸引了许多外国友人慕名前来“打卡”。前不久,“老外仨吃货”“老外克里斯”“简单·生活”“俏·生活”等8个国际化主播团队来到十里坪,欣赏西路乱弹,游览乡村美景,体验网红民宿……这些网络红人的抖音账号拥有数十万甚至上千万的“粉丝”,他们通过拍摄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全球展现十里坪之美。
 
  未来,十里坪村将进一步流转村内闲置农房到东和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农房实际分类改造,用于建设民宿、写生基地、个人养老、私人租住等设施,实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为村民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收入,为村庄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和”文化的深水静流
 
  十里坪村惊世蝶变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传统与东和特定地域“和”思想、“和”文化的指引与熏陶。
 
  从东和的青山绿水间走出去的乡贤冯契(1915-1995),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的“智慧说”,提出天道与人道的和谐根本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冯契所描绘的这幅和谐哲学图景,为后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和有益的现实启示。冯契的学术研究,与东和的当下实践,有着一种奇妙的呼应。
 
  另一方面,“枫桥经验”从最初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到后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其核心价值就是实现人民利益,实现人与社会的更好和谐。
 
  “天和风雨顺,家和百业兴。某种意义上说,‘和’文化正是‘枫桥经验’的底层文化,是其文化根脉。”东和乡乡长寿军岳说。从诸暨的历史文化看,“和”文化始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为贵,是乡村文化中解决矛盾纠纷的终极哲学。与“和”谐音的荷花,则在诸暨广大区域大量种植,成为名副其实的市花。西施,更被尊为荷花女神。
 
  在十里坪村,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和廊”,坐落在朱村和卓溪村两个自然村交界的小溪上,是村民休憩聊天的好去处。历史上,这两个自然村曾有“不联姻”的习俗。2006年行政村调整后,朱村和卓溪村合并成为十里坪村。“当时村民们也有顾虑,这样的两个自然村合并,心会齐吗?我觉得首先村干部要心齐,然后村民们自然而然就会看样。所以我们在这个位置建了这样一座和廊,不仅是为村里增添一道风景,更有着深刻的寓意。对村民来说,这就是一座连心桥。”卓任翔说。
 
  十里坪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乱弹的传承基地。从活跃于乡村舞台的地方曲艺,到如今的“国遗”,西路乱弹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与时代同频共振。王美华是十里坪村西路乱弹艺术团的积极参与者,她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创排了《绿水青山更是宝》《最后一次值日》《美丽乡村聚宾朋》《居住好家园》《送礼》等西路乱弹现代小戏,每个月保持两场以上的演出。小戏的内容都非常接地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寓教于乐宣扬“和”文化,通过看戏,乡亲们不仅得到艺术的熏陶,也得到了心灵的感悟和升华。
 
  厚植“和”文化,造就文明村。这些年来,十里坪村民都是心往一处使,对各项工作都非常支持,这几年永宁水库、新王线、加油站、十里春风小镇等建设项目,都与十里坪村有关。像拆迁、征地这样的重大事项,不免产生大大小小的矛盾。但在十里坪,涉及相关工作的,至今无一信访投诉。
 
  “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这是十里坪村各项工作的原则。像征迁的补偿,村里有一整套量化的细则,我们都按照这个标准来,绝不徇私。这样的话,村民们才会心服口服。”卓任翔认为,“除此之外,和为贵的村庄文化,有话好好说,也是一个重要基础。”
 
  东和乡的独特探寻
 
  构筑特色“和文化”,实现基层治理效能跃升,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是东和乡党委政府近年来的“聚焦点”。
 
  “东和,以和为线,凝心聚力,把基层善治的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发展动能、幸福本能,在东和‘五和’目标指引下,将‘和’字书写进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规划里,将‘和’字擘画在乡村振兴的壮丽蓝图中,将‘和’字融入到老百姓和美和顺的幸福容颜上。”东和乡党委书记胡冰说。
 
  其中,“和美”党建,是近年来东和乡党建工作的主题。“和”即为“东和、和谐”,“美”即为“美丽乡村、美好愿景”。以高高飘扬的红色党旗凝聚人心,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行动促进和谐。在此背景下,一支热心公益、热爱东和,促进东和和谐发展的妇女队伍应运而生。她们积极投入到“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活动中,队伍人数不断扩大。她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和大姐”。作为市妇联“七彩玫瑰”志愿者队伍的组成部分,“和大姐”也是党建带妇建的生动写照。
 
  在友谊村,时常可以见到“和大姐”张菊芳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尽心尽意地烧出可口的饭菜。友谊村于2019年7月开办“老年食堂”,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让老人在这里享受晚年“好滋味”。今年93岁的张仁裕,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自从有了“老年食堂”,他几乎天天都来吃。“吃一餐饭只需要2元钱。家里面常常一个人,这里人多热闹,很开心。”张仁裕老人很喜欢这个食堂。友谊村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683人,为了方便老人生活,老年食堂每日供应两餐,每餐标准为10元。按年龄收费,60岁以上,个人负担6元;70岁以上,个人负担5元;90岁以上,个人只需负担2元,剩余部分由村里进行补贴。“这个食堂的运行,主要是靠党员干部捐菜捐物,‘和大姐’们按照菜谱每天做好新鲜的饭菜。孝老敬老,能让老年人吃得有营养,又方便,我们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大好事。”该村老年协会会长宣方木说,大家为此奉献一份力量,虽然辛苦,但甜在心。
 
  十里坪村西路乱弹艺术团成员王美华,同时也是“和大姐”的一员,平时尽心尽力地帮助村民解决大大小小的困难。在村里,连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她的名字,有个小孩听说奶奶不会用手机交电费,就脱口跟奶奶说:“那去找王美华呀!”
 
  “虽然‘和大姐’们做的都是小事,但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有了她们的付出,这个社会才更和谐。”东和乡妇联主席金旦霞说。
 
  作为山区镇乡,如何让村民们靠山吃山,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文章,是东和走向“和美”之路的必由之路。
 
  东和乡物产丰富,是浙江省白哺鸡竹之乡、绍兴市象牙笋之乡、诸暨市食用笋之乡。每年春笋大量上市时,由于销售渠道有限,村民的竹笋只能低价批发给上门收购的商家。为提高村民收入,东和乡政府正在着力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和美”,引导和鼓励农户加入公共品牌运营体系,不断提升全乡农产品竞争力和品牌附加值。目前,东和乡已经成立诸暨市和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产品包装设计也在进一步完善。东和乡农办主任徐剑说:“接下来,要通过开设实体门店,提高产品包装的辨识度,来打响‘和美’这个品牌;还要通过网红带货、网络销售等,利用东和当地的旅游资源拓宽我们的销售渠道,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梧桐引得凤凰来。东和良好的生态、祥和的人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青睐,占地1500亩、总投资12亿元,集休闲旅游、度假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山水旅居度假综合体尧舜养心谷已初具规模,展现强劲发展态势。
 
  绿水青山,惠风和畅,东和,正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