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岩平,1955年出生,东白湖镇斯宅村人,现为暨阳街道凤凰社区安平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先后获得了“凤凰大妈调解队”金牌调解员、优秀楼群组长、社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融媒体记者 陈军

  最近,暨阳街道凤凰社区安平小区被列为今年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创建小区,安平小区共有3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斯岩平就是其中一位。据了解,目前我市城区日产垃圾12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有211个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22个居民小区创建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这一项项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斯岩平这样的垃圾分类督导员。

  讲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

  每天早上8点,斯岩平都要到小区里的13个垃圾投放点转上一圈。这是大多数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除了检查指导垃圾按规定投放外,斯岩平还会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常识。这是她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三年以来,每天例行的“公事”。

  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是一份不拿工资的志愿工作,需要恒心与毅力。今年67岁的斯岩平,2006年从诸暨印刷厂退休以后,一直在小区做志愿者。2018年斯岩平被凤凰社区推荐为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督查和宣传。

  “我们小区有3名垃圾分类督导员,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引导小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和相关信息的宣传配合工作。刚开始,这项工作并不好做。”斯岩平说,她所在的安平小区是一个集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人才公寓、旧城改造安置房于一体的综合小区,住户构成较为复杂。原先居民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情况普遍存在,怎么方便怎么来,导致她在督导中遇到不少困难。

  这段时间天气闷热,斯岩平每次去检查厨余垃圾桶,都会闻到阵阵恶臭,但她仍然坚持做完检查流程。如果她发现有垃圾未按分类规定投放,就会立即将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信息传给小区垃圾专员,并与垃圾专员一道上门了解居民的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宣传,指导他们正确投放分类垃圾。“几年下来,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强化了许多。现在主要是一些老年人,由于记性不好,投放常常会出错。”为此,斯岩平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思。她说,讲千遍不如多做几遍“示范动作”给大家看,所以她常常在老年人群中用实物示范分类方法。垃圾分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渐渐地,在斯岩平的努力下,她负责的区域环境面貌有了大幅度改善,垃圾分类也更加规范。

  宣教中成了“金牌调解员”

  因为做垃圾分类的宣教需要,斯岩平几乎走遍了小区1000多户人家,尤其是公租房的住户,她几乎熟悉每户人家的情况,居民有矛盾纠纷,也总会找斯岩平帮忙调解,“有事去找斯大姐”成了部分居民的习惯。

  去年6月的一天,斯岩平照例在楼道巡查,发现一楼道内垃圾成堆,原来是居民装修房子时遗留下来的。为什么不把垃圾清理掉?斯岩平立即找到装修户,问清原委。该居民反映,他家对门的住户门框上挂着一面镜,平时有阳光反射过来,十分刺眼。他曾多次要求邻居将镜子拿掉,但对方始终不肯。一面镜子成了横亘在两家之间的一道“坎”,他也就赌气不肯把装修垃圾清理掉。为此,斯岩平数次走访,做两家人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在斯岩平的努力下,两家人握手言和,一位将门框上的镜子取了下来,另一位也将垃圾清理干净了。

  晚上是小区居民投放垃圾较活跃的时间段之一,为保证垃圾分类投放率,斯岩平都会去小区里的各个投放点转转,她说,这样一方面可以抓住机会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以实时了解到一些“烦心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斯岩平还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如法治宣传、治安巡逻、楼道清理等,并加入了凤凰社区“724平安管家”队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为社区长治久安出力。

  “我愿意做‘和事佬’,居民们也愿意配合支持我的垃圾分类督导和宣传工作,一举多得。”斯岩平说。

  独创一套“斯氏工作法”

  为帮助小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斯岩平还建了微信群,宣传垃圾分类常识;帮助居民下载分好啦APP,教会居民做“每日一袋”自主评分,让居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斯岩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灵活贯彻上级对垃圾分类的总体要求。

  斯岩平还创作了垃圾分类顺口溜:实名取袋,用对袋、分好类,拍好每日一袋,投对桶、积分去兑换。斯岩平说,这几句顺口溜,好学好记,尤其对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很有帮助。

  小区里有不少老年住户,因为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经常会把本该投入甲桶的垃圾投到乙桶里去,有些老年人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让斯岩平操碎了心。对这部分人,她就上门开展入户巡检,帮助积分兑换。此外,斯岩平还将《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等宣传漫画张贴在分类垃圾桶旁边的宣传栏上。“这两张宣传画通俗易懂,不识字和记性不好的老人,通过看图也能掌握垃圾分类投放常识。”她说。在斯岩平和小区其他督导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小区居民的垃圾投放正确率达到90%以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