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遗体,是做人一辈子生前可以做的最后一件好事。——金亨浪


  ■融媒体记者 楼婷

  日前,陈宅镇84岁老人金亨浪到市红十字会郑重地签下浙江省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这意味着,在百年之后,他将无偿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救助他人或科学研究。

  金亨浪年轻时曾是一名水电站的机械设计员,北京、河南都去工作过,思想比较开明。1962年,他回到诸暨,在陈宅镇当了10年教师,之后又去企业工作,一直到60岁。

  退休后,金亨浪在老家陈宅镇金竹坞村居住。看到子女不赡养的老人生活很艰苦,他就会从自己的退休金拿出几百块,让他们买点吃的。“农村待久了,就会觉得老的殡葬仪式费钱费力,人死了还要和活人争土地,还破坏环境,这种现象要改变。”

  近两年,移风易俗之风吹遍诸暨,金亨浪觉得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这事也得尽快办好才安心。

  去年,金亨浪把在上海、杭州工作的3个女儿聚在一起,向她们说了遗体捐献这件事情。女儿们当时还不能完全接受,但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让父亲再考虑一下。

  之后,金亨浪又提了两次,表达捐献遗体的决心。至此,女儿们的态度才有了转变,觉得父亲开心就行,想怎么样就去做吧。而金亨浪的妻子也尊重丈夫的想法。

  这两年,金亨浪和妻子搬到市区居住,但他的腿脚不便,很少出门。尽管如此,金亨浪还是决定亲自到市红十字会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3月3日,金亨浪在朋友的陪伴下坐公交车出门了。下车后,他拄着带有凳子的拐杖,走50米就坐下来歇一会儿,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都被他的行为感动。金亨浪郑重地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心里挂念了几十年的事情也终于放下。

  说起遗体捐献的好处,金亨浪拿出自己列好的单子,细细地向记者介绍:“我的想法就是,人活着要做好事,对社会有贡献;人死了,反正什么都不知道了,捐献遗体就是做死前最后一件好事,也算是‘物尽其用’。我们要相信科学,把方便和好处留给后代,活着已经消耗太多资源,死后不能再消耗土地了。遗体捐献,省钱省时省力……”他还说,自己考虑很周全,已经藏好了三张照片,到时候分给三个女儿。“遗体捐献后,子女要是想我了,可以拿出照片来看看,也不用从上海、杭州赶来祭祀,多少省心。”

  接受采访时,金亨浪一再叮嘱,遗体捐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一定要加强宣传,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责任编辑:骆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