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行李箱里装的大多是医疗物资 
 
  
日常查房 
 
  大家一起互相打气加油 
 
  长期佩戴口罩、护目镜造成脸部皮肤损伤 
  
救治病人 
  
指导病人用药
 
 
  穿着严密的防护服会诊 
 
  ICU救治场景
 
 
  周毅给鑫宝来酒店留下的感谢信 
 
  3月31日,随着浙江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凯旋,诸暨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边金泂作为我市最后一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也回到了浙江。至此,我市支援武汉的5位医护人员陈燕君、赵建忠、周毅、杨丹、边金泂全部平安归来。记者第一时间与他们取得了联系,虽然我们不能前往武汉采访拍摄,但我们试图用5位医护人员的视角来展现在武汉的战“疫”瞬间,以此呈现给读者。
  赵建忠和陈燕君所在的武汉肺科医院是武汉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点医院之一。据了解,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均是危重症患者,基本为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患者,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非常大。赵建忠说,这次的经历,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ICU患者,“他是最早的一批感染者,目前病情已经有所好转。50多天来,不仅是我们在帮助他,他的坚持,同样也鼓励着我们。”
  同样感慨颇多的还有陈燕君,她说,一起战斗的姐妹们,都来自武汉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平均年龄不到30岁。虽然年轻,但是他们在疫情中不顾一切的模样,让她由衷佩服。陈燕君说,如果有遗憾的话,是自己无法和战友一起战斗到最后,看着所有重症人员出院,因此她失眠了好几天。
  周毅和杨丹在武汉天佑医院连续工作了51天,临行前,他们俩和在武汉新结交的战友们一起合影留念告别。回忆起在武汉战斗的日子,周毅说:“在重症监护病房,每天的工作强度很大,脱去防护服的时候,全身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甚至鞋子里倒出的都是哗哗的汗水,但这一切都过去了。”
  离别之际,周毅和杨丹最想表达的还是感谢。周毅还给住了51天的鑫宝来酒店留下了一封感谢信——“5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在这里经历了冬雪和春雷,也遇到了狂风和暴雨,但无论我们多迟下班,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餐食,洗上那热腾腾的淋浴。鑫宝来,一直都是我们最温暖的家……而今,我们按国家的要求已完成现阶段的任务,即将离开,返回家乡继续工作……”
  杨丹拍下了一段小视频留做纪念。“我在这里工作了51天,结束了。感谢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她发表感言说:“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留下了抗疫足迹,见证了武汉和全国人民的风采”。
  边金泂最先驰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Z7感染病区,他所在的医疗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后,又主动请缨,转战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重症病区。边金泂说,工作了将近两个月,都是医院、酒店两点一线,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武汉的景色,“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带着家人朋友再来武汉走走看看”。
  他们是诸暨广大医护人员的代表,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在他们的手机里,留下了一组影像。这是他们记录下的武汉战“疫”一线,那是最危险的地方。厚重的防护服中,包裹着的是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铮铮誓言里,折射出的是他们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担当。这也是他们的日常。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向“最大的功臣”致敬!
责任编辑:陈少薇